城市為人口及經濟聚集中心,消耗了全球60 ~ 80% 的能源消費,產生70% 的廢棄物,亦是溫室氣體重要的排放源。本市以金融商業發展為軸心,為維持都市長遠發展及打造市民宜居生活環境,率先由公部門匯聚跨局處能量,提出體現循環經濟內涵之「循環城市推動計畫」。
藉由訂定「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執行要點及推動限塑政策,宣導民眾自備購物袋及餐具觀念,進而推動購物塑膠袋與專用垃圾袋,兩袋合一策略,減少塑膠袋使用量。辦理實物銀行服務落實永續消費,結合公有市場推動盛食交流平台,將當日剩餘食材自由捐出,並媒合弱勢家庭,讓剩餘食材發揮最大效益。公私協力跨域結盟,建構永續循環城市。
各國在照顧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上,落實《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十年方案框架》,已發展國家在此方面要做出表率。
到 2030 年,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和高效利用。
到 2030 年,透過預防、減排、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根據國家政策和優先事項,推行永續公共採購。
到 2030 年,確保各國人民都能獲取關於永續發展以及與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的資訊並具有上述意識。
藉由宣導源頭減量、資源回收觀念,延續書籍生命並幫助弱勢, 2013 年首創於內湖設立延慧書庫,並於 2015 年成立雲端網站,另於 2019 年 10 月11 日重新上架新網站供民眾進行線上申請,使舊書發揮價值,並提供免費書籍幫助弱勢學童學習新知,以落實資源再利用。另持續推廣鼓勵企業、學校、公益團體及市民捐贈二手書籍,以增加民眾愛物惜物觀念。
有鑑於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濫用,對環境危害及影響民眾之健康風險,為達垃圾減量、節能減碳、保護環境,並維護員工師生及來訪賓客之身體健康,本市於各機關學校之辦公廳舍及校區推動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同時訂定「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執行要點」,供各機關學校遵行。統計至2019 年紙容器及塑膠容器分別減量82% 及66%,同時轄內全數38 處市場、13 處夜市、29 所大專院校、27 個中央機關及117 處委外場館亦均配合實施,並有178 家企業響應。
另為持續減少各類免洗餐具的使用,環保署於2019 年8 月8 日修正公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新增百貨公司業、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 不包括位於其中之連鎖便利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於其提供餐飲之場所供消費者現場食用時,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本市54 處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13 處量販店,亦分別自2020 年1月1 日及5 月1 日起施行,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 條,處新臺幣1,200 元至6,000元罰鍰。
城市固體廢棄物係指源自家戶、商貿、小企業、辦公樓和機構( 如學校、醫院、政府大樓)所產生之垃圾,但不包含污水處理的事業廢棄物及市政建築廢棄物。為可促進物質永續循環利用,據以推動相關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政策,爰以促進自然資源之節約並減少廢棄物處理負荷,惟回收過程中亦不免仍有能源之耗用及對環境的影響,另垃圾減量亦透過相關行政措施予以實施,並持續朝保護自然資源方向努力。
為因應臺北市經濟型態,在持續吸引外縣市通勤上班人口及國際活動與產業發展下,除前述提及之推動限塑、兩袋合一、禁用一次性餐具等,尚包含下列各種源頭減量的政策與工具,維持固體廢棄物不再增加,達逐年下降之成效。
臺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及落實垃圾分類均成效卓著,得到國際肯定,榮獲「亞洲廢棄物管理傑出獎」。透過辦理大專院校畢業季家電資訊產品回收、巡檢團活動等,加強學生自主回收觀念; 以及因應本市特殊居住型態,辦理物業社區輔導及座談會,從社區管理及設備影響民眾主動做好回收分類;並與企業結合辦理資訊產品回收,藉由企業帶動民眾共同做回收;推動減塑市場設置環保袋循環箱及新設公有市場茄芷袋租借機,減少資源浪費落實減塑環保;推動回收業一場一卡提升資源回收率稽查e 化管理,減少回收業負面觀感,另訂定大型活動綠色指引,減少大型活動對環境的衝擊,除原有18 款五國語言之回收分類標示外,為加強資源回收宣導並設計資源回收分天分類中英文圖文版宣導摺頁,讓民眾一目了然,輕鬆做回收。持續推動各項精進措施,落實源頭減量,擴展回收來源,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以及配合環保署辦理資收大軍、幸福有里資收站及資收關懷到府服務等工作,使臺北市資源回收率年年上升,統計至2019 年已達64.35%。
自2009 年起辦理愛心餐食補給站結合民間捐款、社福中心,以及該區的愛心合作店家( 如便當店、麵店、小吃店等),由社工製作愛心餐券發放給需要的弱勢家庭,民眾持餐券到愛心店家享用熱食,再由社工定期向愛心店家拿回餐券辦理核銷,將愛心捐款支付給愛心店家。
考量弱勢家庭之收入多用於支付房租、水電費、托育費及教育費等,因此許多弱勢家庭難有餘裕支應餐費,故市府自2011 年成立實物銀行,設有22 個存放點,由民間單位、公司企業及個人捐贈物資或金錢,主要以食品類( 如麵條、麥片、安素、奶粉)跟生活用品類( 如尿布、盥洗用品等)為主,經社工評估發送需要的弱勢家庭。
為了響應環保及資源不浪費,於2016年7 月起設立「盛食交流平台」,鼓勵攤商自由捐出當日剩餘食材,並媒合服務老人、身障、婦女及兒少的社福單位,於固定時段至市場領取愛心食材,再由單位烹煮或經社工人員評估給有需要的家庭帶回料理成美味佳餚,目前已結合7 家公有市場推動,2019 年亦進一步與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惜食蔬果捐贈,落實資源循環。
2018 年環保署擴大實施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對象,共計14 類場所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本市順勢推動購物用塑膠袋與專用垃圾袋兩袋合一,量販店、超市及連鎖便利商店只能販售「環保兩用袋」,以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此外,加強於販售門市張貼宣導文宣,宣導「減塑記得袋:攜袋、借袋、兩用袋」,使民眾優先自備環保袋。
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以鼓勵事業單位的原料取得、產品製造、販賣、使用、廢棄過程中,能夠節省資源或降低環境污染,減低對環境衝擊。協助完成廢棄物減量、資源回收等環境保護工作,以提昇環境品質。為讓市府同仁瞭解綠色採購產品及採購作業每年頒訂「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學校辦理採購作業手冊」,並於2019 年 6 月 9 日頒定「臺北市政府推動永續綠色採購計畫」,希冀透過手冊能對同仁推動及執行綠色採購有所幫助。並於 2019 年共計舉辦綠色採購研習班 2 場次,參訓人數計 142 人,同時鼓勵透過線上學習方式( 例如臺北e 大),提升本府各機關人員對選用環保產品之覺知、知識、技能、態度與行動,以持續提升本府綠色採購執行率。 2019 年指定項目綠色採購金額已達新臺幣10 億 367 萬元,持續呈現穩定成長。
自 2017 年起配合環保署政策推動民間企業及團體實施綠色採購計畫,以創造綠色商機及提升企業形象為誘因,輔導民間企業及團體實施,並申報年度綠色採購金額。並輔導相關廠商申請環保標章,提升綠色產品市占率,鼓勵消費者選購綠色產品,藉由辦理推廣活動等相關措施,提升市民對綠色消費的認同及環保標章的認識,進而優先採購綠色產品。
2019 年共計辦理 2 場民間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申報說明會,針對民間企業或團體需求進行說明輔導,使民間企業或團體瞭解可申報之標章及相關產品,並順利申報。同時,為鼓勵民間企業及團體積極推動綠色採購,於 2019 年 11 月 18 日辦理 1 場次「 2019 年臺北市民間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暨環保標章成果表揚大會」,表揚 65 家業者參與業者。 2019 年民間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申報金額已達 126 億,且訂定 2030 及 2050 年目標分別為 140 億及 180 億,逐步落實與推廣綠色採購概念。